莆田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三下學期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一、本套試卷的命題原則 一、試卷分析 (一)命題范圍: 本次考試范圍確定為思想政治必修①必修④。 (二)試題特點 1、強調基礎性。 命題注重基礎的考核和書本知識的再現,強調主干知識的考察,重視知識考察的基礎性和主干性。例如,試卷的第1、2、8、9、10、12、16、25、27、29、33、34題等,就體現了這一點。 2、知能并重、突出能力 試題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查,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分析教材結合背景材料和時政知識才能做出正確答案。單項選擇題干擾肢增多,考查學生判斷、分析、理解的能力,對思維過程的考察嚴密。簡答式辨析題41題,既要求學生聚合在“怎樣獲得正確認識”這一點上,又對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高要求,需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答案。第44題的綜合探究題等,強調了區分度,體現了選拔性,符合福建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中“高考要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的要求。 3.注意知識覆蓋面 整套試卷考慮到知識的覆蓋面,每一單元的題量相當,既有客觀性試題,也有主觀性試題,這樣的命題方式從一定意義上避免學生猜題押寶現象的發生,促使學生全面掌握書本知識,夯實基礎。 4.體現探究性,注重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這套試卷在命題內容和形式上注意體現探究討論,尤其是主觀性試題比較明顯,第26、27、28、29題,讓學生在探究回答的過程中,有了比較大的發揮空間,比較突出地注意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二、對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客觀題情況分析(以抽樣進行分析) 1、本次期中考試一共有36個選擇題,滿分54分,最高得分51分,最低得分31,平均得分36.89分。 2、錯誤率較高的題目有10題、14題、23題、26題、28題、31題等 主觀題情況分析(以抽樣進行分析) 第37題為基礎題,絕大部分學生回答尚可,說明了學生對教材這部分內容記憶較為清晰。答題形式較為合理,絕大部分同學能做到回答有針對性,層次較為清楚,條理較為清晰,能按要點答題,且有適當的展開。該題總分8分,學生試卷得分在5至7分范圍內,得分率較高。 第38題為材料分析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總分12分,在答卷情況看,回答該問題時大多數學生能夠較好地回答第一要點,對于第二要點聯系實際加以回答的往往不夠理想,本題的平均得分在8至10分左右,得分相對較高。 3、第39題:請運用生活與哲學的有關知識對題中人的觀點進行評析。這是一道辨析式簡答題。本題最高得分6分,最低得分2分,平均得分4.09分。答案中存在的問題如下:分析能力差,找不著辨點,亂寫一通。大部分同學都寫出了新舊事物的含義,發展的實質等,但并沒有寫出新舊事物之間的關系;辯證的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寫到的同學也很少,不能有效地寫出創新對新事物產生的作用,只會羅列書本知識;不能運用相關哲理結合材料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主次不分。如:個別答案對發展的內容分析得詳細,抓不住辨題的重點。 第40題從閱卷情況看,總體上區分度較好,高分者寥寥無幾,大多數在7至8分左右,分析、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得分在5分左右,大多數學生能夠回歸教材回答問題,條理比較清晰,本題滿分8分,學生只要能夠較好地掌握書本基礎知識,就能較好地回答問題,由此可見,打好基礎尤為必要。
三、在今后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值得注意 1.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三個問題的具體內容、要求與層次掌握較差,這是今后高中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也是平時基本功訓練中側重解決的問題。 2、更新教學觀念,樹立人文精神 平時的教學和復習過程中準確把握好高考方向,不能只是簡單地抓課本,搞題海戰術,而要密切聯系社會實際問題,善于創設新的試題情景,注重探究、體現課改,更多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注重過程性特點的強調。近些年來,高考政治試題在注重能力考查的同時,還注重對人文知識的考查。因此,高中政治教學和復習要適應這一命題趨勢,更加關注對文化內容的審美和鑒賞,著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樹立人文精神的取向。 3、堅持把能力訓練作為“謀分之基、創新之源” 培養能力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考試知識范圍”規定了考試的廣度,“能力要求”則規定考試的深度。因此,在堅持基礎知識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強化能力訓練更是“謀分之基、創新之源”。 4、關注社會熱點和地區特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高考試題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社會熱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國內外的社會熱點、焦點是政治試題設置情境的原材料,社會熱點與教材的結合點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因此平時注重把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的大事“拉近”到考生身邊,注意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