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黨委副書記許家豪主持的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19年度名校長專項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實施“幸福教育”辦學主張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9025)順利結題,并被鑒定為“優”等級。 該課題于2019年11月獲準立項,以莆田第二中學曾加華校長倡導的“幸福教育”辦學主張作為研究內容,綜合學校辦學實際,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對新時期學生核心素養背景下“幸福教育”的內涵、理論基礎、實現策略的再探究,重新總結梳理了學校原有“幸福教育”辦學策略,深入系統地對當前及未來學?!靶腋=逃鞭k學方向、辦學方式進行了實證分析和價值研究,提出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幸福教育”實施策略。 課題由全體行政人員參與研究實施,結合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總體要求和學校各部門工作實際,進行了一系列圍繞“幸福教育”富有成效的工作實踐改革。課題歷經兩年多的準備、研討、實施、總結,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由課題負責人許家豪撰寫的《用“幸福教育”理念引領學校發展》研究成果論文于2021年11月17日在《中國教育報》上發表,為課題順利結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幸福教育”是基于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和教育使命的擔當。莆田第二中學地處有“立德、行善、大愛”之稱的媽祖的故鄉,在14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培育了成千上萬名各行各業的精英,孕育了閩中地區最早的黨組織,涌現出了十五位抗日將軍、十七位烈士,他們身上體現出的“鐵肩擔道義、熱血鑄春秋”精神成為校園獨特的精神氣質,也成為辦學的寶貴經驗和堅定追求。學校充分挖掘這一段校史的精神價值,為學生健康人格、幸福未來奠定根基,激發學生為幸福自己、幸福他人、幸福社會追求奮斗。 多年來,學校秉持“以人為本、幸福校園”的辦學思想,科學架設“幸福教育”指引下的發展框架,從學生、教師、學校三個維度入手,以“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幸福觀”作為理論基礎,突出其“需求層次論”中最高級別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提供平臺、創造機會充分保障師生自我實現。同時以幸福校園、幸福課程、幸福課堂、幸福文化等建設實施幸福體驗、幸福觀培養和幸福能力獲得,共同構成學校幸福教育的實踐和發展路徑。 在學生層面,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習慣得到培養、能力得到提升、個性得以彰顯,享受成長與成才的快樂,提升幸福自己、幸福他人的能力。在教師層面,充分尊重教師的創造性勞動,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優化教師的工作環境,讓教師體面而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享受職業成長與價值實現的幸福。在學校層面,努力讓教育教學行為回歸到本真的育人狀態,實現人本發展,高質量辦學,讓學校成為師生幸福成長的家園,成為培養具有創造幸福能力人才的搖籃,真正做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造福整個社會”。 |